從侯孝賢到平面設計:下山隆的台灣視覺探索
在日本從事漫畫、音樂、雜誌等多項設計工作的RedRooster下山隆先生,因參加「字體廚房」活動訪問台灣,分享對台灣設計的獨特見解。
他讚賞台灣平面設計基礎扎實、色彩活潑,尤其欣賞台灣招牌的設計與互補色運用,以及字體排版的精緻感,下山先生感受到台灣是個融合多元文化和歷史的地方,從街道建築到設計細節都能體現。
以下是關於他對台灣的印象以及日本與台灣設計差異的訪談。
關於台灣的印象如何?
台灣一直是我想來的地方,所以這次能夠來台感到非常高興。
我來自九州的鹿兒島縣,在日本的南部,從桃園機場搭乘捷運前往台北時,從車窗看到的風景,那些與九州相似的植物、穿越森林和山脈的模樣,給我一種親切感與共鳴感。
聽說台灣的國土面積與九州差不多大小,但卻有70%面積都是山,讓我更加感到「來到了一個充滿綠意的島嶼」。被綠意環繞的海上浮島,這是一個浪漫的地方。
我也去了一家由台灣設計師主導的咖啡廳,咖啡廳以橙色為基調,色彩運用活潑可愛,是個令人感到舒適的空間,擺放著日本漫畫和日本藝術家的海報,還有我個人喜歡的美國電影海報,這些在日本也喜愛和享受的東西就這樣地擺放著,融入了空間,雖然來到了國外,但令我感到非常地有共鳴和放鬆。
由設計師主導的咖啡廳-m310 CoffeeRoom
聽說你非常喜歡侯孝賢導演的電影?
我是在19歲時,大約1989年左右看了導演的作品,那時的日本能獲得的台灣資訊還非常少,侯孝賢導演的電影經常描繪鄉下的風景,比如九份等地方小鎮。
還有一位我喜歡的台灣導演是楊德昌,他描繪的則是台北等大都市,看了楊德昌導演的電影,我想:「啊,台北是這樣的城市,很精緻也很都市化」;看了侯孝賢導演的作品,我覺得九份依山傍海,很像我成長的地方。能夠實際造訪這些地方,有種回顧自己青春時代的感覺,像是記憶回溯,著實一種奇妙的感受。
在台北街道散步時,談談在街上看到的設計,與日本的差異是什麼?
首先,我認為台灣在平面構成圖形設計的基礎上非常巧妙,色彩運用也很活潑,使用粉紅色或鮮豔的綠色等,能夠立刻吸引目光,感覺到設計的基礎構成做得很好,也看到許多帶有輕盈感和可愛感的設計。
以個人感想而言,我覺得台灣使用照片的設計比日本少,雖然沒有詳細調查不能確定,但感覺日本有更多使用人物照片的廣告。以我住宿的西門來說,數位看板不停地播放影像,讓我想更多了解台灣的廣告。
而在九份的昇平戲院看到台灣電影的舊海報時,我認為空白的空間運用非常出色,巧妙地利用照片中的空間或海報紙面的留白,不過度填滿資訊,在留出充足空間的基礎上再放入標題,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,我認為這種留白運用非常出色。尤其是《戀戀風塵》的海報特別明顯。
再來也去了迪化街,與其他街道一樣,我看到許多在日本已逐漸減少的直式招牌,而且大多都是楷書,許多老式建築以及同時期製作的招牌被保留下來。聽說「台灣的招牌越大越好」,也確實很吸引目光。這些舊招牌的用色也很特別,綠字配黃底,黃色配黑色,使用許多互補色組合,感覺非常有力量且充滿新鮮感。
當走進書店看了最近的書籍設計,覺得中文漢字的運用很精緻,雖然標題全是中文我看不懂,但一看就能感覺「這是恐怖小說」「這是愛情故事」等等,比如恐怖類型的書籍,文字會加上損壞效果,或有血液般的紋理滴落,除了設計上的調整外,使用纖細的明體字也創造出緊張感,感覺字體本身就能傳達訊息;愛情類型則使用可愛的手寫風格字體,封面插圖也是可愛的女性,讓人感覺得到是愛情故事,整體上我感覺非常細膩,這可能與日本相比來說,是使用更多偏細的字體有關。
對於台北捷運使用文鼎晶熙黑的想法為何?
我注意到這款字體的字距調整得很好,「忠」字中「心」的點也清晰俐落成形,上方「中」的字腔也保持較大的關係,提升了易讀性,整體看起來很容易閱讀。
字體粗細也恰到好處,即使從遠處也能辨識,因為如果再粗一些,字腔的空間就會被擠壓,撇捺等筆畫也不是極端的形狀,沒有多餘的資訊,恰到好處,沒有任何過度的東西,很容易閱讀。
沒有過度設計,也就是沒有額外效果,有人可能會說這「太樸素」,但作為公共機構的標示,我認為它非常實用。
會於專案中應用UD字體的考量是什麼?
當我想要表現現代感時會使用UD字體,如前所述,它去除了過多的資訊,感覺很符合數位化的現代,當我考慮要呈現冷酷感時,經常會以UD字體為基底來設計LOGO。
有認為適合應用於台灣氛圍的森澤字體嗎?
1.澄月
當我抵達台灣時,有「來到森林之島」的印象,感受到大自然。我認為用澄月排版中文漢字能夠呈現出優雅且自然的氛圍。「森」字的形狀本身就能讓人感受到樹木和花草。
2.白妙
這是可用於內文的字體,沒有行書那樣崩散而仍保持結構,同時能呈現柔和的氛圍。
3.Echo
對於內文來說可能個性太強,但很優雅。如果要為新開的咖啡廳設計LOGO,我會使用這種字體。我認為台灣經常使用這種纖細的字體,像這次參觀了布袋戲展覽,那裡的展示說明面板也使用了非常美麗的纖細字體。
4.文鼎白玉書體
白玉書體非常符合我從台灣設計中感受到的輕盈感和可愛感。當我一眼看到覺得很符合台灣形象時,後來才知道它是由文鼎設計的,這款字體很有台灣的現代風格,很能理解是台灣人設計出的特色字體,有一種復古或懷舊的感覺,這點與珍視保存老式建築的台灣相符。
到訪台灣後,您的心情有什麼變化?
在書店瀏覽各種書籍設計時,我感受到非常細緻的用心,紙張的講究,細節的呈現都很出色,看到一些巧妙運用燙金的書籍設計,讓我有種「不能輸」的感覺。
我認為台灣是一個吸收了各種文化和歷史的地方,從街道上的建築就能感受到這點。就像歐洲的土耳其位於東西方之間一樣,台灣有種東亞中心地的感覺,各種文化混合在一起,靈活地被吸收,連我也都想學習這樣的靈活性。